早报记者 张婧
过去一个月,姚明的足迹穿越了三大洲:在欧洲,他首次以解说员而非运动员身份参与伦敦奥运;在非洲,他接受世界野生救援组织的邀请探访肯尼亚、南非;回到亚洲,他在四川乐山完成了“2012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这是姚基金今年启动的全新公益项目。
24日凌晨姚明从肯尼亚取道香港飞抵成都,到乐山时已经是凌晨3点。睡了4个小时,姚明就出现在了乐山师范学院篮球场。以助理教练身份“督战”表演赛的姚明表示,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快乐。
学校不应只有课本
记者:这次有四十多个希望小学的学生来参与这个篮球季的活动,他们在球场上打得非常欢乐。今年是第一次举行这样大型的活动,像这样的赛事,联赛性质的训练营以后能成为一个常态的项目么?
姚明:我们做这个活动并不是以培养运动员为目的,我们的口号很清楚,“以体·育人 开启·新希望”。我们一直崇尚体育锻炼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也希望孩子们能有切身的感受。这个活动我们以后一定还会搞,在每年暑假的时候。经过总结后,方式会改良。这个活动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我们也很欢乐、也很高兴,我们反复强调这个训练营和篮球比赛的主要目的是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不是培养运动员。
记者:相比姚基金以往仅单纯捐建小学,这一次的篮球季活动要复杂很多,在操作上难度也大了很多,难度和困难体现在什么地方?
姚明:我算了一道算术题,45所学校,每个学校8个人,一共360个学生,从全国17个省市汇聚到这里来,加上每个队有3名教师,这么多人都集中到乐山来,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度。
这次活动跟过去的确有很大不同,两年前我们就开始考虑,有什么东西可以和别人做得不一样。姚基金最初的建设,是支援边远山区的教育,我们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就是捐建了14所姚基金希望小学。我们一边做一边在思考,有什么东西可以装在这个学校里面,这些东西不是只能在学校才能看到,但有一些东西却是只能在学校发生。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友谊、对老师的依恋、游戏时发生的欢笑……大家可以去想一想我们在小学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可能因为我不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孩子,所以我的第一印象肯定不是课本,我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在操场上玩着游戏。我们希望用这样一些活动和对孩子身心有益的比赛,去充满这个学校,让学校变得更丰满起来,而不是为了捐钱造校舍赚功绩的。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与学校保持这种共通的联系。这样可以使我们学校的硬件、软件都好,而且相比硬件,软件是一个更花工夫、更花心血的事情。
通过体育提升校园文化
记者:你的慈善理想,“以体·育人”的这个想法,是以学校体育为一个载体吗?学校体育在美国对于每个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在中国是另外一个不一样的阶段,你认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姚明:我们的校园体育其实没错,只是没有像美国那么完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通过体育锻炼至少达到强身健体。也可以进行一些游戏,去放松自己。但是我们没有往更高的层次去发展,我们停滞了。我非常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重新回到以前,又变成一个自下而上的、非常好的一个团体,而并不是像现在一样是分离的。可以看到,不管是小学也好、中学也好、大学也好,其实每到课间休息或者放学,操场上到处都是人。
我们缺乏有组织的学校体育赛事,而校园体育要做好,必须有一个领头羊,把大家的热情带领起来。美国有NCAA,我们目前面临的是学校体育完全是一种水平的竞争,而不是校园文化的竞争。NCAA也不是像NBA那样去竞争的,它竞争的是校园文化。NCAA通过体育做的校园文化是比较强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校园文化是职业体育所不具备的东西,我们不应该仅仅用水平来衡量所有的篮球赛事。我感觉我们的校园文化还有很大的一个发展空间可以做。
公益在CBA获得认同
记者:以前你在NBA打球,你会发现NBA有很多这种球员进入社区的活动,相比之下,我们CBA相对简陋一些。作为上海队的老板,你将来是否会将你的球队更多地带入到社区活动当中去?
姚明:这个问题不仅仅只是球队上,更是在社会责任上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概念。首先,我要说的是,我们在对上海队的管理上加入了一些社区服务的元素在里面。我们的团队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地去想,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去回馈球迷。除了打好比赛以外,我们怎样才能更贴近他们。因为,我们的球员都是从这样的社区里面成长起来的,而且我们获得了那么多的支持,包括我。所以我们应该去感谢那些支持我们一路走来的社区里的球迷和支持者。我想这一点上,在CBA里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球员、球队和CBA从业人员的认同。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一两年里,CBA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
当然,你要是跟NBA去比,在这里面还是有一定落差的。毕竟两个组织发展的时间长短是有不同的。而且,NBA是一种企业文化,CBA目前为止还是受国家体育总局的管辖,受国家队的影响比较大,服务的对象相对来讲比较有限。大家越来越多地去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点上NBA有自己的优势,它本身就是企业,他们非常推崇企业责任感。而CBA虽然往那边靠,但是相对来说还没有完全脱离原来的“出身”。我们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将来。
办基金会要引进专业人才
记者:在姚基金举办的这些活动中,你作为创办人,担任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姚明:首先,姚基金是我和我的团队在2008年时一起创建的。所以,我的工作远远大于所谓的形象大使,可能是因为有时我的出现让人自然觉得我是个形象大使。但实际上,包括我的家人,在里面投入也是很大的。我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操作。我其实在2月份的时候就来到过乐山,与当地的一些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协调,讨论我们做这个活动的可行性。很多工作都是在幕后的,只不过到了今天大家有机会聊一聊这个事情。可能是大家看到我的时间比较少。
记者:作为一个名人,运作自己的个人基金,如何保证它能做得更好、更专业?
姚明:运作基金会的压力很大,我指的压力大主要是责任很大,这不像签一份合同,合同期是从哪年到哪年,等到后面你就免责了。这就像一个终身制的合同,你一定要做下去。我们虽然做得很辛苦,但我们努力了,也很开心。如果要把它做好,我认为就一定要选用专业的人才,绝对不要认为可以用名人效应包办一切,这个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去引领、指导。在这方面,我们国内已经起步了,已经有这样一批人才去做。其他几个基金会现在也在做,而且做得非常好,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帮助我们、指导我们,我们永远希望做得更好。
中国篮球发展需不同意见
记者:你在自传《我的世界我的梦》中表达了这样的梦想:希望中国可以找到发现小孩子篮球天赋的更好的方法,中国篮球可以有自己的风格。经过3个奥运周期,你的这些梦想实现了多少?这一次的公益项目和你的这些梦想有着怎样的关联吗?
姚明:那本书是在20岁出头的时候写的,20岁出头和30岁出头的想法肯定是有所改变的。但这些梦想到现在都没有改变。我们做这个活动,主要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快乐,希望他们通过体育锻炼来让自己更加自信,去发掘自己不知道的潜力,身心健康发展。这些潜力不一定是体育上的,是多方面的,也可以是交流方面的。虽然叫篮球季,我们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要发展篮球运动的工具。要说到中国的篮球,大家现在都有很多的思考,很多思考也许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我相信任何一个成熟的思考,开始都是由一个不太成熟的思考慢慢演化过来的。我们要有更广阔的胸怀和视角,去看待很多不同的意见。
记者:这两个月,你转战了3个地方,经历了3个重要的事情,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3个事情的感受吗?
姚明:首先是伦敦奥运会,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奥运会的伟大,体现了人类的美好向往、精神。我觉得奥运会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不管是古希腊的创始人,还是顾拜旦先生,都体现了人类社会虽然存在战争、疾病、矛盾,但通过体育这样一个盛会,可以发现我们都有向往美好事物的心理。在那么大一个盛会里面,个人角色真的是非常渺小。我没有过多思考自己的角色,主要是去体验这么一个盛会。
前往南非又是另外一种感受,站在那个一望无际的草原或者沙漠里面,让我感觉实际上自己很渺小。很多在我们中国社会发生的事情,直接影响了非洲当地人民的一些生活,不管是我们的投资,还是消费,都促进了他们那里发生的一些事情。所以我们应该除了自己身边的事情,有机会的话去多看看。我们的国家与以前相比,也已经繁荣昌盛,可以肩负起更多的责任。
这次和那么多的孩子们在一起,可以感到最大的是快乐,一旦快乐以后感觉自己又年轻了。
本日点击排行
本日评论排行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