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朱彦西将成为第一个踏上CBA总决赛赛场的重庆籍球员,但其他征战职业联赛的重庆人却几乎没有 重庆篮球有热度缺土壤!
今晚8点,本赛季CBA总决赛拉开战幕,首次闯进决赛的北京队将在五棵松篮球馆迎战广东队。北京队主力前锋朱彦西成为首次踏上CBA总决赛赛场上的重庆籍球员。虽然朱彦西的登场让重庆篮球在今天迎来历史时刻,但光荣时刻的背后,却是重庆篮球土壤贫瘠的无奈。
A休赛期时,篮球巨星们来华进行商业活动,选择成都、武汉也不选择重庆,在四个直辖市中,除了重庆以外都拥有CBA球队。更大的尴尬在于决定一个地区篮球未来的人才培养体系。重庆有优秀的篮球苗子,但缺少帮助他们完成职业梦想的途径。重庆并不缺乏篮球热情,大田湾体育场、奥体中心以及滨江路边的篮球场,无数孩子模仿着他们的偶像,也想像他们一样驰骋球场,但重庆,却似乎已被篮球抛弃。
火热的校园篮球
中学联赛像A
3月10日周六上午,重庆一中校园内安静悠然。进入体育馆,你才能感受校园篮球的火热程度。
81:81,通过一次快攻和一次顽强防守,重庆一中在2011-2012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分区赛中,将来自浙江的临海回浦中学逼入加时赛。馆内看球的同学喊声震天,坐拥主场的一中球员扬起双臂,示意大家提高分贝。
”这场比赛十分关键,你看我们都在打加时了。”一中篮球队领队沈清敏说道。此时,临海回浦中学正在罚球,看台上嘘声随即响起。压力之下,该球员两罚皆失,“虽然是中学联赛,但紧张程度就像A似的。”
“篮球氛围确实很好,除了观战的学生,想加入学校篮球队的学生,每年有一百人之多。”一中篮球队主教练方东表示,篮球在中学的普及度很高,“喜欢打球的学生多得很,你看平时随便举办个三对三比赛,都是几百支队伍参赛。”
优秀的篮球成绩
最好成绩全国第三
氛围火热,重庆校园篮球的成绩水平在全国也处于前列。
2011-2012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分为南区和北区,分别在全国18个省市举行,每个省市有8支队伍参加,通过预赛,分区赛,挑战赛和决赛,决出全国冠军。
重庆市每年都有8支队伍参加预选赛,一中、巴县中学、42中和铜梁中学都是重庆校园篮球的佼佼者。“我们一共参加了10届,年年都代表重庆参加分区赛。”谈到带队战绩,方东表示,重庆一中在全国高中联赛的表现一直不错,基本稳定在全国前6,球队最好成绩是于2006年取得的全国第三。
身体条件的限制
爆发力好身高不够
群众基础好,校园队水平也不错,但为何放眼CBA,却只有效力北京的朱彦西这一名重庆籍球员呢?
“重庆球员身体素质很好,尤其是弹速和爆发力,但身高和体重相比北方球员来说稍差。”方东表示,篮球队每年都会招新球员,但报名的队员身高普遍不高,1米9几已经算很高了,超过1米95的球员少之又少。
“你看对方球员最高的是2米多,1米95在里面只能算普通,而在我们队里却是最高的了。”沈清敏摇摇头。此时,在他身后的球场上,临海回浦中学身高近2米的中锋伸起长臂,挡住了重庆球员突破上篮的路线,随着终场哨响,一中在加时赛中以86:87惜败。
尴尬的培养环境
重庆篮球缺少土壤
虽然因生长地域和遗传因素导致身高略低,但这并不代表重庆没有身体素质出众的苗子,可重庆没有专业男队的现实,让这些有天赋的孩子缺少了更上一步的台阶。
重庆也曾有过专业男队。1997年重庆直辖之后,篮球水平发展很快,1998年重庆男篮首次组队参加全国乙级联赛就获得亚军,从而升入全国甲B联赛。此后,重庆男篮分别冠名“北欧雪”和“冷酸灵”,2000年冲击甲A联赛(CBA前身)最后功亏一篑。此后,重庆男篮一直未能有所突破,于2006年解散。
因为没有专业男队,小球员在中学毕业后只能向高校输送,“但在高校,球员的训练与专业队有较大差距。”沈清敏说道。据了解,在其他有职业队的省市,不少CBA球队与当地中学签订协议,具有潜力的球员可以直接在专业队训练。而在重庆,球员只能走“从中学到高校”这一条路,这也导致小球员得不到足够的竞争和专业训练,限制了竞技水平的长进。
比高考难的职业路
“父母更希望孩子毕业找工作”
“国家队就那么十几个人,就算进了国家队,连世界冠军都可能变成洗澡工,世界冠军都能去街头卖艺,竞技体育变数很大,万一遭遇伤病,更不好办。”一中校队领队沈清敏表示。正是这个原因,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支持孩子走职业这条路。“就业才是每个家长关心的,基本上家长都为孩子规划‘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最后毕业去工作’的道路。想进专业队并且真正成才,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比高考难多了。”
“朱彦西只是一个特例。”一中篮球队主教练方东认为,除了很小就展现出篮球天赋,并且在小学毕业后长到1米8几以外,来自家庭的支持非常重要,“因为他母亲是体工队的,十分支持他打球。”
重组男篮征战全运会
保留球队尚不确定
目前,重庆篮球有热度缺土壤的情况,正在改变。
为了备战明年的全运会篮球项目U18青年组的比赛,重庆去年5月组建了U18男子篮球队。同时,重庆男篮开始为2017年全运会作准备,将选拔一批十一、二岁的球员进行培养。但这支U18男篮中,主要成员还是以外省交流来的运动员为主构成,重庆球员只有4名,3名来自一中,1名来自黔江。同时,这支队伍在全运会之后是否继续保留下去也是未知数。
重庆市篮管中心主任助理潘孝荣表示,如果全运会成绩不错,并且能拉到赞助的话,这支男队就能保留下来。“篮球在重庆热度很高,拥有一支自己的男篮呼声也很高,我们非常希望这支队伍能保留下来。”
重庆晨报记者 包靖
本日点击排行
本日评论排行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